為了探討民俗與時尚的關係,一窺民俗藝術對流行文化的詮釋觀點,由《VOGUE》雜誌規劃舉辦的「大玩(ㄨㄢ、)流行:時尚設計師vs. 民俗藝術家」展,試圖顛覆了以往觀看時裝設計的單線邏輯,以反向思考的角度,經由中國傳統民俗手工藝來重新演繹西方的時裝設計。本展所邀請的八位傳統民俗藝術家,從剪紙、布袋戲、蘇繡、青花瓷等技藝出發,描塑現今歐美經典品牌設計師的肖像;並透過攝影師林添福的影像,交錯東西時空,變向置位民俗與時尚,讓觀者可以看見民間藝術是如何理解、再現流行時尚的符碼。本展展名「大玩(ㄨㄢ、)時尚」取其諧音「腕」,意在品玩時尚的方法;時尚的樂趣在於它無規則的限制,性別可以倒錯、媒材可以混搭;而同樣的,它也同時可以被民俗藝術所品玩、解構,透過這樣的玩法,創意將無限倍增,也間接匯流了東西文化,碰撞出傳統文化與時尚設計的火花。
設計師為一個品牌的靈魂,而其本身的個性與設計風格將左右品牌的走向與發展,而民俗藝術家則扮演著承先啟後的角色,為傳統手工藝注入新生命,因此我們試圖透過民俗藝術家對時尚設計師的理解,建立彼此對話的可能。迪奧(Dior)設計師約翰‧加里雅諾(John Galliano)戲劇化的個性,與布袋戲所呈現的戲劇張力不謀而合;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設計師馬克.耶卡伯(Marc Jacobs)將其對生活的態度融入每季系列中,雅痞與街頭韻味相乘,而他所散發的知青氣息,與秀麗雅緻、以藍白為寫意的青花瓷器頗為相似。而以精、細、雅、潔的工法聞名的蘇繡,則選擇詮釋思琳(Celine)甫上任設計師伊凡娜‧歐瑪茲克(Ivana Omazic)注重材質與細節設計的典雅風格,並找來十萬繡娘中唯一的繡男沈德龍,以其西洋繪畫的背景,將觀念與技法融入刺繡中,使作品更添靈氣與立體感。
近十年,西方藝術吹起濃濃的中國風(Chinoiserie),1997年適逢香港回歸,加速了東方文化在西方帝國主義中隱含的異國情調激素,為當時的時尚圈注入一股新的思潮;克麗絲汀‧迪奧(Christrian Dior)以半透明的斜裁刺繡長衫和綴滿流蘇的改良式旗袍,開啟二十世紀末西方女人對神祕東方服飾的愛戀。而後范倫鐵諾(Valentino)將中國結繫在腰間、環於手腕;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使用大量的中國金、香奈兒(Chanel)誇張的珠寶綴飾等承先啟後的接續這股中國風。十年間民俗元素對西方時尚的影響不僅在形式上,也引發一股異國文化的探索風潮,2008年趁北京奧運之風,時尚界的東方熱潮將持續蔓延,而在這同時,變位的易主關係也在此次展覽中,透過東方傳統技藝解構、詮釋西方時尚的途徑,提供觀者一個別於過往的欣賞角度,重新定位東方與西方跨越世紀後的時尚美學。流行時尚與民俗工藝,看似不同領域的藝術派別,在互相滋養的匯流中,也「玩」出新的火花,呈現另一種東西交融的後現代美學的可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