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12, 2011

超女新勢力:馬子快跑不只是一個女子樂團



星期六的晚上,在台北華山藝文中心的音樂空間裡有場名為「馬子快跑」(Chicks on Speed, COS)的音樂表演,兩位年約40左右的大姐以極其誇張的螢光服裝,搭配笨拙卻又看似精心設計過的舞步,為台北觀眾帶來了一場十分特別的電音派對。

久聞「馬子快跑」多時,2009年她們首次受邀來台參加音樂航空站,雖然當時未曾一睹風采,但身邊的朋友以她們為繆斯,自創了三人女子團體在跨年派對上表演,也算讓我小小體驗到「馬子快跑」所謂女性力量(Women Power)的影響力。「馬子快跑」的成立起源於一個非常簡單且商業的理由,當時還在慕尼黑國家藝術學院就讀的Alex Murry-LeslieMelissa LoganKiki Moorse三人,為了賺取學費,因緣際會集合在一起,藉由各自所學,利用一些複合媒材混和雜誌圖片與繪畫的拼貼販售給商業銀行,就此開始了三人跨領域的創作之旅。1997年於柏林成立至今「馬子快跑」的足跡遍及時尚、音樂與視覺藝術,打破不同文化領域的界線使她們認為多元的創作方式與集體合作更能刺激觀念與想法的滋生。出生於70年代,「馬子快跑」深受情境主義與女性運動的影響,秉持著龐克DIY的精神,將概念應用在表演與音樂創作上。她們利用回收塑膠袋與膠布自製舞台服裝,而因為厭倦傳統樂器演奏的限制,發想出將樂器與服裝結合的瘋狂概念;捨棄畫筆,將自己的身體當作創作工具,透過不斷試驗與嘗試,和許多服裝設計師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多功能改良樂器,包括將鍵盤縫製到衣服上、有擴音效果的帽子,以及最近連Lady Gaga都為之瘋狂的E ShoeE Shoe為一雙無線吉他高跟鞋,與設計師Max Kibardin合作,經過多次實驗演變到現在我們所見可穿也可彈奏的樂器。它透過無線網路和電腦連結,每一條弦連接著一段編好的曲,表演者必須穿著這雙近12公分高的鞋子上台,但因為無法自行撥弦,而必須仰賴同伴的幫助,因此我們看到舞台上「馬子快跑」團員彼此以不符合人體工學的姿態,舉起對方的腳,或說是腳上的高跟鞋樂器,彈奏著不太有旋律的電子舞曲,混亂的身體扭動與瘋狂的視覺效果,高唱:「We don’t play guitar」。


對「馬子快跑」而言,她們試圖透過吉他、擴大器與帽子和高跟鞋的結合,訴求女性也能駕馭這些雄性象徵的樂器;同樣概念運用在雪茄盒同步器(cigar box synthesizers)上,她們選用在古巴代表男性奢侈品的雪茄盒,連接同步器,複雜的機路連接,將簡易的現成物高科技化。如果我們說超能力是在改變外在的環境,達到人所不能為,那麼「馬子快跑」的女性超能力,便在控制自己的身體,將身體變成樂器。她們現代化了伊夫.克萊因(Yves Klein)的人體測量,並結合物件的象徵性做出名為「物體樂器」(Objeck Instrument)的系列作品。



「馬子快跑」看似瘋狂卻極具觀念的創作,很快便吸引了時尚圈與其他藝術團體的注意,多次受邀於各大品牌表演,包括ChanelDolce & GabanaDiesel。一首反諷高級時裝模特兒走秀與時尚圈生態的Fashion Rules(時尚規則),一針見血的歌詞讓人拍手叫好,大膽於派對上的表演,更可見歐洲時尚圈面對批評與諷刺的幽默態度。Fashion Rules的成功模式讓「馬子快跑」在成軍十年後,創作了另一首Art Rules(藝術規則)來「頌揚」當代藝術圈。與英國傑出藝術家道格拉斯.高登(Douglas Gordon)合作在其紐約現代博物館的回顧展上表演,「馬子快跑」面對著眾多重要藏家、策展人與藝術家,大膽批評藝術圈的醜態,歌曲開頭她們念著一段art receipt (藝術食譜):「把概念攪拌一下,科技技術也一併加入,將經費拍一拍然後加上一小撮古柯鹼,隨後放入無傷大雅的八卦流言,這就是你的媒體企劃。」說她們驚世駭俗嗎?其實不過是誠實以對罷了!而這誠實的態度也帶領她們進到英國泰德美術館和法國龐畢度藝術中心。



2010年於蘇格蘭丹迪當代美術館(Dundee Contemporary Art)的大型個展「Don’t Art, Fashion, Music」展出了她們14年來的完整紀錄,包括現場表演、影像、工藝布旗,當然還有「物體樂器」的陳列。各種不同媒材的創作,清楚得見「馬子快跑」從純藝術到流行,最後回到美術館空間的創作軌跡。你很難定義「馬子快跑」的創作類別,如同展覽名稱刪去了「Don’t」,也在說明她們拒絕被歸類和分屬。深受弗拉克斯(Fluxus)運動影響的三人,以幽默、顛覆性的手法回應弗拉克斯從生活的一些片段來捕捉新鮮的特質,提出一種態度甚於運動的精神性狀態。



「馬子快跑」在詼諧和帶點神經質的表演中,仍嚴肅地提出她們對女性身份與不斷衝破創作分界的理念。一路上,她們受到許多質疑與批評,但如同她們在台北演出後的訪談中所說,不斷努力和堅信你所秉持的,因為:「我們是很認真地看待自己」。







「馬子快跑」訪談

Art:你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創作?

COS:我們其實一直在藝術圈進行創作,只是一開始表演藝術的發展比較緩慢,我們就轉向流行音樂,所以那時大概有45年的時間做了很多流行歌曲。我們主要是想接觸不同領域,顛覆傳統,看看這些文化生產行業的可能性,什麼樣類別可以發展出好的想法。在1997年,當時大家對藝術創作的概念還很模糊,所以我們開始與不同團體合作,大家不計頭銜和身份,重點在提出好的概念;就現在來說,跨領域的合作應該會是未來的趨勢。


Art:你剛剛說道「顛覆」,你們的創作歌詞內容其實非常具有批判性,但同時你們也在許多時裝秀上演出,可以談談這樣的衝突嗎?
COS:其實這有點唇齒相連,當你要批評藝術時,你需要身處在藝術的體系裡,如此才能清楚的去評論,這其實是一種策略。Fashion Rules的歌詞的確在取笑模特兒於伸展台上摔倒的模樣,這確實很好笑,但同時也很美麗,而這也是我們如何進入時尚圈的開始。當我們發現卡爾.拉格斐在香奈兒的時裝秀上用了我們的音樂,這簡直不敢相信,但如同我們所說,它同時可以很美麗,所以拉格斐選擇用一種幽默的方式來看待。之後,我們以同樣模式寫了另外一首Art Rules,和Douglas Gordon一起合作,我們覺得Chicks on Speed也經歷十年了,我們應該夠世故來評論一下藝術圈。

ArtArt Rules的歌詞寫的非常棒,有種講到心坎裡的痛快。
COS:我們當時和Douglas 合作,在他的回顧展上演出。歌曲不是特地為他做的,但某種程度上他是我們的繆斯。開幕表演上,我們在很多重要的藝文人士面前表演,他們出奇的喜歡,我想對他們而言有種超現實的感覺吧!後來Art Rules成了一個巡迴式的表演,我們接連到紐約現代博物館、龐畢度藝術中心演出。

Art:如何定義時尚與藝術?
COS:其實時尚是非常有創意的東西,時尚可以和科技、建築結合,甚至帶入影像世界。很多時候藝術與時尚的界線被規範的過於明顯,但其實這兩種領域是可以共同並存。我們和迪奧的合作其實非所預期,但我非常高興它發生了。藝術或時尚也好,都有黑暗的一面,我們希望能打破疆界;如果你愛你所做的,就做一個實踐家,到哪裡都有權利衝突,但那也是有趣所在。我們獲益良多,得到有許多建言,有人曾經告訴我們去忽略那些負面的,別一昧責備那些做不好事情的人,而面對那些做好事的,則投身效法。做你相信的事情,並秉持信念!

Art:你對年輕一代有什麼建言?
COS:別害怕失敗!很久以前,有一次我們在舞台上表演,後來有一位父親走過來對我們說:「我永遠無法做像你一樣的事情,那實在太丟臉了!」很多人認為我們不夠酷,但不需要害怕,堅持下去,直到有一天你能說服他為止。要達到表面上的成功其實是很快的,但你必須相信你所做的,且不要害怕失敗。在我們的人生中曾有一些影響我們很重要的時刻,有一次我看了Talking Heads的表演,那著實改變了我的一生,其實流行音樂也可以為你開啟不一樣的視野。所以去了解那樣的影響是存在的,而且我們一直是很認真看待自己。




收錄於Art Collection + Design  May 201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